山寨機“招安”行動艱難
山寨機,實際上是沒拿到手機牌照(或備案)的國內手機企業(yè)生產手機的統(tǒng)稱,它們以低廉的價格和齊全的功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。據(jù)有關機構不完全統(tǒng)計,2007年,我國手機產銷量約為6億部,其中山寨手機產量約為1.5億~2億部。
在今年的深圳市兩會上,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(xié)委員,都有人建議政府出手引導山寨機轉型。深圳市政協(xié)常委、市社科院院長樂正甚至說:“必須將扶持山寨產業(yè)上升到一個城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高度。”
媒體由此一片歡呼,似乎一場針對山寨機大規(guī)模的“招安”行動就要開始了。但真會是這樣嗎?
“招安”真的那么美嗎?轉正后,山寨品牌固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政策的許可,表面上有了貴族血統(tǒng)。但問題是,轉正后的“山寨”品牌還會像以前一樣在價格追求“沒有最便宜,只有更便宜”嗎?
讓我們看看目前山寨機的部分轉正條件:必須至少3000萬元的注冊資金,還要具備一定研發(fā)和生產能力,要有自己的商標。而GSM手機,一般檢測費用25 萬元,加上單卡收費20萬元、雙方認證費用50萬元,一款手機設計出來,如果要取得市場準入通行證,至少要付出近一百萬元??梢?,山寨機要爭取到“貴族”血統(tǒng),漲價是唯一出路。退一步說,如果國家降低標準,讓山寨機變身“貴族”,那么,“貴族”多得像平民,誰還把“貴族”當回事?